首页 > 实时讯息 >

探秘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模戳印花布技艺

2025-04-30 13:11:00

来源:【疏勒观察】

木上生花

——探秘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模戳印花布技艺

在昆仑山北麓,有一座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小县城——英吉沙。这里不仅孕育了英吉沙小刀、土陶、达瓦孜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传承了千年手工技艺瑰宝的模戳印花布,被誉为“模戳印花布故里”。

一柄刻刀、一尺素布、一钵青靛,这,就是英吉沙模戳印花布制作的三重密码,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幅幅流淌丝路血脉的文化画卷。

吾吉阿西木·吾守尔正在刻模。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雷木果 摄

近日,记者走进第七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模戳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吾吉阿西木·吾守尔师傅的家,高大的无花果树将阳光筛成铜钱大的光斑,一束束落进庭院,让原本温热的院子变得清爽宜人,吾吉阿西木师傅手拿记号笔,正坐在大树下的工作台旁,手握着新的巴旦木板,画着即将雕刻的模戳图案。

模戳印花布,又叫“木模彩色印花布”,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它不仅仅是一块布,更是流淌在丝路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维吾尔族匠人用指尖讲述的千年故事。2003年,吾吉阿西木开始踏上收集民间模戳印花布及木模的征程,遍访民间艺人,学习印染技术,逐步掌握了这门古老的技艺。2008年,英吉沙县模戳印花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名录。

记者向吾吉阿西木·吾守尔师傅学习刻模。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雷木果 摄

模戳印花布的制作过程,是一场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吾吉阿西木将设计好的图案编样复画于梨木、核桃木或者巴旦木板上,然后以木模立槎制纹,雕刻成凸凹分明的图案。这一步骤对匠人的技艺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匠人有精湛的雕刻技艺,还需要对图案的审美有独到的见解。吾吉阿西木边热情地招呼着记者,边拿出新的巴旦木板让记者体验。学着师傅的样子,记者用锤子一次一下敲打刻刀,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一点一点将多余的木板去除,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图案的完整性,影响印章的美观性。

除了制模,颜料的配置也是模戳印花布制作中的一大难点。模戳印花布的颜料遵循传统土法配置,步骤严谨而复杂,温度和时间的掌握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可能影响颜料的色泽和稳定性。吾吉阿西木的第一位徒弟是他的妻子阿娜姑力·木萨,她早已掌握了这一技艺,只见她拿出专门煮颜料用的锅,将水烧开,然后放入石榴皮、石榴汁、核桃皮、铁锈等植物与矿物质颜料,煮至两个小时后,颜色变深,将其捞出待用。“这样制作出来的颜料,印在土布上就长在了土布上,怎么洗都不掉色,且无害于人。”阿娜姑力·木萨说。

阿娜姑力·木萨在印模。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雷木果 摄

接着,阿娜姑力·木萨拿着挑选好的模戳,放进印泥蘸取黑色染液,印出黑色纹样。另外用一个单独纹样戳拓印形式多样的适合纹样,形成一个组合的整体图案。往布上压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全凭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想象力,合理布局。然后,再用不同的填色模戳和用毛笔、毛刷蘸上其他各种颜色的染液,按其纹样所需加以拓涂,进而形成色泽绚丽、多色的印花布。

68岁的吾吉阿西木从事这项技艺制作已27年多了,斑白了头发,但他手中的非遗技艺炉火纯青。他告诉记者:“现在我已退休了,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传承创新这项技艺中了,在以后的时间中,我将培养更多的徒弟,让传统技艺继续绽放光彩。”

吾吉阿西木工作室里展示的裙装、围巾、桌布、靠枕,有的是艳丽的花儿和舒展的藤蔓,有的是植物花草与几何图案交相辉映,刚柔并济间营造出和谐美感,散发着与众不同的迷人魅力。

本文来自【疏勒观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白龙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