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者师者:双重身份,同一使命 | 林玉琴:显微镜容不得“差不多”

2025-09-10 17:56:00

又是一年教师节。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有一群同时肩负临床诊疗与医学教学工作的医者。他们既是守护生命健康的医生,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作为医院骨干,他们日常承担繁重的诊疗任务,同时负责厦门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指导实习生与见习生,并承担理论授课。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通过系列专访,走近这群“医生教师”的工作日常,倾听他们跨越医疗与教育的双重实践,记录一线医务工作者如何以使命浇灌医学人才的成长。

病理科 林玉琴 显微镜容不得“差不多”

病理诊断是临床治疗的“裁判”,病理人的使命,就是让“可能”变成“确信”。“快而准”的双重要求,是医学生迈向临床的第一课。

幕后“裁判”:病理科的隐形“战场”

“别的医生直面患者,我们直面的是生命的微观密码。”林玉琴这样定义病理科。当患者询问医生“我是什么病,该吃什么药”时,她常需先解答“病理科是做什么的”。作为“医生的医生”,病理诊断是临床治疗的“裁判”——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决定着手术台上的决策方向。她的工作有两重身份:一是在显微镜前解析组织切片,从脱水、染色到判读,将生物组织转化为诊断语言;二是将这套精密流程,转化为医学生手中的实操指南。

百分百的严谨:显微镜不容“差不多”

病理科的标准化流程暗藏千钧重量。“每一步都不允许出错,因为我们是精准治疗的基石。”林玉琴强调。一张合格的病理制片需经历多道流程,任何细微失误都可能误导临床判断。她与团队用半年以上高强度训练培养新人,直至练就“火眼金睛”。

这份严谨也延续到教学中:面对实习生,她反复灌输“零容错”理念——从切片厚度到染色时间,必须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微米。“病理人的使命,就是让‘可能’变成‘确信’。”

与时间赛跑:高效背后的生命时速

在精准之外,病理科还在对抗看不见的倒计时。“患者等报告时的焦灼,是我们肩上的无形压力。”林玉琴描述后台的高效协作:当临床急需乳腺癌的术中冰冻病理,团队需在30分钟内完成冷冻切片、诊断、复核全流程。她将这种时效意识融入教学,带领学生分析案例时,既训练诊断逻辑,也模拟紧急场景。“快而准”的双重要求,成为医学生迈向临床的第一课。

双重身份的传承:白袍下的师者心

身兼临床医师与医学院教师,林玉琴在手术台与讲台间穿梭。医院里的实操带教,她手把手指导学生解剖诊断思维;重返校园讲台,她用海量真实病例揭开理论迷雾。“病理是医学的字典,”她对年轻学子说,“现在的每一份严谨,未来都可能挽救一个家庭。”在她看来,教学不仅是技术传递,更是职业精神的播种——当学生第一次独立完成精准诊断时,那份“幕后裁判”的使命感便真正生根发芽。

【结语】

他们在临床与讲台之间从容转身,他们的故事,是众多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生们的真实写照——以医术守护生命,以教学点亮未来。

我们致敬这群默默耕耘的医学教育者,感谢他们以仁心仁术,推动医者精神的接续与传承,薪火相传。

谨以此文,祝他们教师节快乐!

来源:海峡导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白龙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