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之名 增城市之美!打造“夏训夏赛名城”的贵阳实践
8月,当全国很多城市都被35℃+的热浪裹挟时,“爽爽贵阳”正以23℃的平均气温敞开怀抱。贵阳奥体中心球场,国际网球选手激战正酣;市民健身中心游泳馆内,青少年游泳健儿劈波斩浪;城郊岩壁上,青少年攀岩者如“蜘蛛侠”般攀爬……这不是特例,而是贵阳暑期的日常景象。
近年来,依托“中国避暑之都”的气候优势,贵阳锚定“夏训夏赛名城”,通过引赛事、建场馆、优服务、强融合,让体育成为城市新名片,走出一条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特色之路。
凉爽气候+赛事矩阵 掀起运动热潮
“35℃的城市在躲暑,23℃的贵阳在开赛。”这句玩笑话,道出了贵阳的独特优势。贵阳地处云贵高原东坡,适中的海拔、多样的地形,搭配夏季恒定在23℃左右气温,让这里成为天然的“运动实验室”。科学数据显示,这样的气候条件能提升运动员的耐力表现,降低中暑风险,加速运动后恢复,为训练和赛事提供了理想环境。
“相比其他城市夏季动辄35℃以上的高温,贵阳23℃的平均气温确实是天然的运动场。”贵阳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意识到这一独特优势,开始系统性地打造‘夏训夏赛名城’,让体育成为贵阳又一张城市名片。”
2025年避暑季,贵阳迎来赛事“井喷”:174场赛事覆盖马拉松、足球、攀岩、网球、篮球等20余个项目,从专业竞技到大众参与,实现“周周有亮点,天天有精彩”。
作为龙头赛事,贵阳马拉松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2025年,赛事吸引3.5万名全球跑者参加,跑者可在竞技中感受“城在景中、景在跑中”的独特体验。数据显示,这场赛事直接带动经济1458.89万元,间接拉动消费9.04亿元,“一场马拉松带火一座城”成为现实。
近日,贵州省首届少年“三大球”“三小球”运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全省9个市(州)274支队伍的2300余名运动员参加。赛事的成功举办助推贵阳打造“夏训夏赛名城”,为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优的训练竞赛环境。
8月20日开幕的2025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更是让世界目光聚焦贵阳。在位于观山湖区的贵州·彩湖国际攀岩中心内,来自11个国家的200余名青年选手挑战岩壁。这座占地3500平方米的场馆,集难度赛、攀石赛、速度赛岩壁于一体,成为攀岩界的新晋“打卡地”。
全国篮球邀请赛、社区趣味运动会……多层次赛事体系既满足了专业选手的竞技需求,也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体育魅力。赛事密集举办的背后,是贵阳从“避暑名城”向“运动名城”的身份进阶。
2025“游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期间,合肥市肥东县第三中学足球队的周明杰说:“贵阳天气凉爽,体育文化氛围浓厚,群众参与感特别强,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采。”
硬件升级+服务护航 彰显贵阳温度
打造“夏训夏赛名城”,既需一流的场馆设施作为基石,也离不开精细的服务保障注入温度。近年来,贵阳以“硬件升级”和“服务护航”双轮驱动,既夯实赛事承接的硬实力,也提升体验关怀的软环境,让每一位运动员和观众都感受到“贵阳品质”与“贵阳温度”。
贵阳持续“补短板、提品质”,推动体育场馆既接“地气”又接“国际气”。近年来,贵阳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投入,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训练基地。2022年至2024年,全市各级累计投入体育经费2.25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2024年已达3.3平方米,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更细致的是“15分钟健身圈”的铺开:社区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公园空地划设羽毛球区、学校场馆课后向市民开放……这些举措既让全民健身落到实处,也为大型赛事培育了深厚土壤。
一场赛事的成功,三分靠筹备,七分靠保障。贵阳构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参与者感受到专业与温暖。
每场大型赛事都配备由体育管理、应急处置、活动策划等领域专家组成的“经验天团”,实现从赛道丈量到奖牌设计、从选手接驳到观众引导的全程闭环管理。交通保障方面也别具巧思,在贵阳马拉松等赛事期间,公交集团开通“赛事专线”,轨道交通延长运营,既保障赛事选手出行顺畅,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医疗保障更是筑牢防线。以2025“贵马”为例,沿线设置20个医疗点,300余名医护人员携带AED设备值守,50余台救护车组成“移动急救站”,实现“3分钟响应、5分钟处置”。
硬件与服务并重,让贵阳在打造“夏训夏赛名城”的道路上既赢得口碑,更传递出城市的专业与温度。
产业融合+全民参与 展现城市活力
贵阳的“野心”不止于“办赛”,更在于“借赛兴城”。以“体育+”为核心的融合发展模式,正持续为这座城市注入新活力,让运动从赛场看台涌向街头巷尾,成为市民生活的新风尚。
“体育+旅游”成为黄金搭档,相关赛事举办期间,甲秀楼、青岩古镇、黔灵山公园等景点的客流量显著增长,不少外地选手特意赛后多留几日,将“参赛证”变为“旅游证”。“体育+文化”碰撞出别样火花,将“贵阳元素”巧妙融入赛事,赋予赛事更浓郁的“贵阳味”。“体育+商业”助推爆发式增长,相关赛事举办期间,体育用品销售额快速提升,本地企业通过赛事赞助和场地服务积极参与体育产业,逐步形成“赛事引流-消费增长-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体育赛事的终极意义,是让更多人动起来。在贵阳,体育正从专业竞技场走向全民大舞台。社区运动会上,大爷大妈专注比拼太极拳;公园里,上班族组成夜跑团挥洒汗水……相关数据显示,贵阳经常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超4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看到那么多高手在贵阳比赛,孩子也跟着迷上了攀岩。”带孩子观看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的市民王女士说。体育赛事不仅是一道城市风景,更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催化剂”。
从“爽爽贵阳”到“赛事贵阳”,这座城市正以体育为纽带,书写发展新篇章。下一步,贵阳计划引进更多国际顶级赛事,打造国家级夏训基地,深化“体育+大数据”融合,让“夏训夏赛名城”这张名片更亮、底色更实。
在23℃的清凉暑期,体育正让贵阳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