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方便”不要随便,除了曝光还应多开“方便”之门|民坊评弹

2025-08-28 13:13:00

贺文兵

沈阳站西广场地下停车场通道的电子屏上,15个出租车牌号与12家所属公司被公示,缘由是司机在地下通道内随地便溺,涉事车辆还被暂停地下营运资格。(极目新闻8月27日)

随地便溺本是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发生在服务行业从业者身上,更显刺眼。出租车司机作为城市流动的“窗口”,其言行举止直接关联着外地游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在公共通道内弃文明于不顾,不仅污染了环境,更让“城市服务者”的身份蒙尘。

而管理方在电子大屏上滚动公示车牌、暂停营运的做法,虽展现了治理不文明行为的决心,却也暴露出公共服务配套的短板。工作人员坦言“出租车司机随地便溺现象很普遍”,这一表述值得深思:为何司机们会选择在通道内解决生理需求?是周边公厕数量不足、位置偏僻,还是如厕流程繁琐、影响营运效率?

随地大小便固然可耻,但若仅靠“公示处罚”治标,不解决“如厕难”的根本问题,或许难以杜绝此类现象。出租车司机是典型的“在路上”群体,一天十几个小时奔波在车流里,厕所对他们而言,是比加油站更紧迫的“刚需”。可现实往往是,路边公厕要么藏得深、难寻找,要么停车不便,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刚停下就可能被贴罚单。

这种“如厕难”并非无法解决。比如有些城市在主干道旁设置“司机驿站”,提供免费厕所;还有地方在电子导航里标注“司机友好型公厕”。毕竟,文明的养成,既需要“约束”的外力,也需要“便利”的推力;既需要对不文明者曝光,也需要为守规矩者铺路。

小小一泡尿,看似是个人行为的小节,实则是城市文明的大事。它提醒着每一位公共参与者:文明不是口号,而是藏在不随地便溺、不破坏公共环境的细节里;城市治理也不是单一的“曝光”,而是既要守住文明的底线,也要完善服务的细节。唯有每个人都守住素质,每个部门都扛好责任,才能让文明真正成为城市的底色,而非电子屏上冰冷的曝光名单。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白龙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2